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

工程科技杂志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1篇

1.1中、西文合刊

中国近代主要的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如表1所示。除了表1所列期刊,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还有:《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东吴学报》《图书季刊》《电机工程》等。中国近代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大都采用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西文的编排方式,也有少数是中、西文混排(这种期刊的西文论文比例往往比较小)。期刊中所用西文也主要为英、法、德文,且大多数为英文。在表1所列刊物中,有两个刊物值得注意:《麻疯季刊》(TheLeperQuarterly)和《同济医学月刊》(Tung-ChiMedizinischeMonatsschrift)。其他中、西文合刊的刊物,其中文论文与西文论文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而这两个刊物,其中文内容与西文内容相同。《麻疯季刊》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英文,内容基本相同。而《同济医学月刊》,德文与中文内容不但相同,而且完全同步:左半栏是德文,右半栏是德文的中文翻译。

1.2中、西文分刊

《清华学报》(TheTsingHuaJournal),1915年由清华学校清华学报社创办,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间隔出版。1915年至1919年出版的前4卷中,1,3,5,7期为英文版,第5卷的2,4,6,8期为英文版。其余各期为中文版。该期刊1920至1923年停刊,1924年复刊时,因为有老师和学生认为“清华学制,名为中西并重,而实则偏重西文,故学生中文每况愈下”[7]而停止了英文版。1927年,该刊又改变为中、英文在同一期前后合排。

1.3西文专刊

中国近代主要的西文专刊如表2所示。除了表2中所列刊物,中国近代西文专刊还有《国立清华大学理科报告》(英文)、《中国物理学报》(西文)、Yunnania(英文)、《科学记录》(英文)、《中国科学通讯》(英文)等。《中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原则上可用中、英、法、德文字书写,但实际上,除已故会员的中文传记,该刊所发论文全部是西文,且绝大多数论文都是用英文写成,因此将该刊列入西文专刊。《中国数学学会学报》(Jour-nalof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也是如此。中国近代西文专刊,基本都隶属于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两大研究院以及当时具有国际水平的几个学会组织,比如中国地质学会、静生生物调查所等。其所刊发的论文,代表了中国近代各科学领域里的最高水平,为中国科学界及中国科技期刊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1.4合刊到专刊的转化

《中华医学杂志》(The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15年11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中、英文合刊;1931年,中、英文分刊。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博医会报》合并,成为影响深远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正式定名为TheChineseMedicalJournal。《化学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1934年创刊于天津,由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创办。第1期即为中、英文合刊。1935年,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提高学术地位,决定用英文。但此后该刊所发论文并不全是英文,有些期次中还有一定量的中文论文。因此,该刊从合刊到专刊的转化并不彻底。

2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

2.1加强国际交流,为中国科学界争得一席之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中国科研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学科,如地质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最早兴起,其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水准[6]。中国科学界开始寻求国际地位。翁文灏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一文中发问:“当此世界科学猛进之中,我中国学术界贡献几许,位置如何……”[8]中国学界要想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本国的科技期刊,把本国的科研成果推举给世界。但是,当时世界科学界的主流语言是西文,中文与中国科研一样,处于十分边缘的位置。因此,创办自己的西文期刊,成了中国科学界的共识和唯一的选择。正如谢家荣(1898—1966)在谈及《中国地质学会会志》创办时所说;“……因(《中国地质学会会志》)所载多为专门著作,为便于国际交流计,率用英德法三国文字发表,实为不得已之办法,非故为标新立异。”[9]同时,《化工》杂志在它的《本刊之旨趣与内容》一文中,讲到《中国化学学会志》之所以选择西文时说:“用西文发表,期在国际化学界占得相当之地位……”[7]便于国际交流,为中国科学界在世界争得一席之地,是中国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创办的最主要的原因。为达此目的,这些西文科技期刊对论文的质量要求很高,所发论文不但代表了当时中国科学界的最高水准、而且具有较高的国际水平。例如《中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对论文质量要求之高,以至于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昭抡(1899—1967)在1935年感叹道:“是项刊物,迄今仍为国内专门刊物中取材最严格者之一。”[10]中国学者就是要用自己所创办的西文科技期刊让世界知道“中国民族,必能发展科学,而不可轻辱……以少数清苦无力之学人,图为国家民族,在世界学术同人中,博一称誉,争一口气”[11]。

2.2留住国内的高水平论文,吸引国外论文

中国科学界选择创办西文科技期刊,还因为在当时,中文想要承载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还很困难。从文言到白话,从竖排到横排,新式标点的使用,公式术语的引入,近代中国科技论文文体在短时间内不断得以演进,但远未完善和成熟。单就各学科中专业术语的中文定名就成为了中文科技论文写作的一大拦路虎。“大学习于西文,中学安于故陋,巨师鸿儒,惮译名之难,不肯以中文述作。后起风从,遂皆袖手……”[7]而且,当时从事科学研究的主体,都是留学欧美的留学生,他们对于成熟的西文科技文体驾轻就熟,“遂致对国文反行生疏,当撰述之际,自舍国文而取英文……”[12]因此,当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都是用西文写成的,如果没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西文期刊,这些论文只能流往国外。《中国生理学杂志》创刊以后,“国内研究论文投登国外之风乃稍衰”[6],即可见一斑。中国科技期刊,包括西文期刊,往往都在西方国家多地设有联络点,并设有专门的人员,主要进行期刊的交换和海外稿件的征集。随着中国人所办的西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西方学者的论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中国人所创办的西文期刊上。据统计,截至1949年,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上刊发论文的国外学者有54位[2];截至1949年,在《中国生理学杂志》上刊发论文的国外机构有16个[6];《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刊载了大量来华访问的外国学者的讲学报告和专科会议论文[4]。2.3用于国内学者的学习与交流中国人创办的西文专刊,包括一些中、西文合刊上发表的西文论文,大都要求有中文题目和中文摘要,其目的就是为了中、西文对照,帮助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国一些大学所创办的西文期刊,其最初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本校师生学习西方语言与科技知识,同时用于交流学习心得。《清华学报》出版英文版的最初目的就是如此。《同济医学月刊》由同济大学医学院创办,中、德文合刊,德文与中文内容不但相同,而且完全同步:左半栏是德文,右半栏是德文的中文翻译。“故本志编制,中德两文,相并而行,便对照也……至初学者,则更可就此校正其德语之智识,获益尤非浅尠焉。”[7]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2篇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A)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简称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世界上150多个国家、56种文字出版的16000种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资料汇编、技术报告、新书及视听资料,还报道30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专利文献。收录的文献占世界化学化工文献总量的98%,该数据库是世界化学化工领域最权威的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编辑出版,CA报道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化学家感兴趣的所有领域,其中除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外,还包括冶金学、地球化学、药物学、毒物学、环境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CA特点: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

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

《医学文摘》收集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还包括与医学相关的许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卫生经济学、医学管理、法医学等)。创刊第一年只有8个分册,目前有42个分册,各分册的文摘统一用英语刊出,每一个分册代表一个学科。EM各分册根据其学科的大小和收录文献量来确定年卷期的多少,各分册根据文献量的多少,每年出1-4卷不等,每卷出8、10、12期不等。收录期刊达5400余种,其中属于纯医学类的有3000种左右,这类期刊中的大部分论文都以文摘形式报道;属于与医学相关学科类的有2400余种,对这类期刊的论文只选有关文章做摘录。EM与IM所收集期刊的交叉量为1700余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用英文出版的大型医学文摘,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二次文献之一。

俄罗斯《文摘杂志》(简称PЖ/AJ)

于1953年创刊。收录了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66种文字的科技文献,包括22000多种期刊、10000多种图书、6000多种连续出版物、15件发明证书和专利以及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等。是目前世界上引用出版物最多、报道量最大的一套文摘刊物。其所收录几乎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美国生物科学数据库(BIOSISPreview简称BP)

《美国生物科学数据库》是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BIOSIS)生产的世界上最大的有关生命科学的文摘和索引数据库。BP收录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多种期刊和1650多个会议的会议录和报告,每年大约增加28万条记录。报导的学科范围广泛,涵盖所有生命科学内容,其中包括(不局限这些学科):空间生物学、农业、解剖学、细菌学、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s)、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生物物理、生物技术、植物学、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环境生物学、实验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

《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简称SA)

《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出版的检索性情报期刊。1898年创刊。供查阅有关物理、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和控制方面的学科文献,简称SA。该刊主要报道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的情报服务处搜集的文献,其来源包括世界各国出版的各种文字的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专利和图书等,取材较为广泛。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短阅读;新媒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载体不断丰富,信息内容碎片化传播逐渐成为当前信息传播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所谓的信息内容碎片化传播主要指将独立和完整的内容加工和整理,分解成分散的知识单元,借助新媒体传播工具进行传播。

1科技期刊与碎片化传播

2000年前,大部分科技期刊传播方式为纸介质传播。从2000年到2010年,科技期刊开启了数字化出版征程。最初几年,期刊“数字化”传播仅仅将纸质期刊转变为电子格式,借助互联网工具传播而已。2010年后,随着App阅读终端不断丰富,科技期刊传播方式开始出现个性化的趋势。当今,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一种习惯和特点,即读者更喜欢精阅读、短阅读。同时,碎片化传播也成了科技期刊转型升级,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科技期刊而言,碎片化传播根本上是为读者提供精准信息内容,省去读者挑选和甄别的时间。可见,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和标引后,再根据某些标准,将知识单元进行精心挑选、有机组合、打造出新的知识链条或者知识组合,以节约读者的时间,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2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类型

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主要有三大类型:服务型、引领型和推介型。

2.1服务型

行业资源比较丰富的科技期刊具有比较独特的行业特点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对纸质期刊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依托期刊建立相应的新媒体平台,比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打造成为信息、专业咨询、交流培训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服务范围远远超过期刊本身。如实用技术性杂志《智能制造》,依托期刊本身建立了“智能制造全媒体平台”,集专业网站、微信订阅号和微博等多种传播载体,提供信息、行业资讯、高峰论坛、会展活动等服务,在智能制造领域占据了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中国激光》以杂志为依托,打造了中国光学期刊网数字出版平台,提供文献推送、打造“光学前沿”品牌学术会议、举办专项技术培训等服务,为中国光学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权威、便捷的服务。

2.2引领型

学术影响力比较高的科技期刊,其刊载的文章经常能引领行业研究方向,特别是新能源、机器人、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业等专业领域的科技期刊,由于其文章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比较强,可以成为最新专业科技信息的平台。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创办了“机械工程学报”微信订阅号,将精选的机械工程领域具最权威、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行业资讯、技术成果及时地进行,推动了专业领域内相关课题研究的向纵深方向开展,起到了引领学术科研热点和前沿话题的引领作用。

2.3推介型

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人员比较匮乏,特别是既懂编辑出版常识和学术科研热点,又懂新媒体技术开发和新媒体运营的人才比较匮乏。因此,从当前大形势来看,大部分科技类期刊更多地适合推介型的碎片化传播,推介刊载的文章和专业领域相关的科技信息,但传播的信息一定要与杂志专业技术领域相关,具有自身的特色。如《金属加工冷加工》《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依托自身60年的行业资源,创办了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矩阵,通过推介行业内的专业内容和信息,粉丝已经超过100万人,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和发展的成功典型。

3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应具备的特点

科技期刊的碎片化传播不是机械地将期刊文章内容简单地“电子化”,而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对期刊文章内容进行再次加工和创作,对期刊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发展,产生新的知识单元或比较新的知识链条。碎片化传播的本质决定了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应具有的特点。

3.1定位精准

信息时代,社会拥有海量的信息,但是大众缺乏有价值的内容。碎片化传播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力求要达到精准传播的目的。因此,定位要准确;要明确读者和内容的定位。以“金属加工”微信订阅号为例,它依托杂志资源创办,读者定位为:面向机械制造业科研生产一线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内容定位为:报道国内外先进的金属加工技术,突出创新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企业金属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由于定位精准,内容被推送到有阅读需求的受众,传播效果非常好。当下,该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行业内领先的新媒体,每个月的文章中,能产生多篇10W+阅读量的文章。

3.2内容有用、有趣

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只有做到有用、有趣,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互动和分享的欲望。“内容为本”的理念永远不过时。没有好内容,即便传播技术再先进,传播效果都不会好。内容有用,才能满足读者的学习欲望和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内容有趣才能激发读者分享和转发的兴趣;音频、视频、文字、图片多媒体组合展示,使科技信息内容更加直观和易懂;结合新闻热点,及时推动与之有关的科技内容,更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提升传播效果。

3.3碎片化内容与杂志内容融合

新媒体上点击量高的文章是经过专业读者验证过的,是看得见的阅读数据和阅读效果。科技期刊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行选题策划,将之融入到杂志内容中,往往能够提升杂志内容的选题质量。从而达到传统期刊和新媒体互动式、融合式发展的目的。

3.4互动性强

传统的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技术革新等内容的载体,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桥梁,但是这种互动往往时效性比较差,沟通起来也不直接、不透彻,费时费力。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碎片化传播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使读者、作者、编辑实现全方位的沟通。微信公众号、App阅读终端等新媒体传播载体具有在线沟通和交流的功能,科技期刊可以借助新媒体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进行多方位沟通。有不少期刊单位成立了微信群、QQ群,与读者和作者进行在线沟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当下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新媒体人才匮乏

在传统科技期刊单位新媒体技术开发、维护和运营的人才比较匮乏。新媒体传播载体是新媒体技术的集中呈现,其阅读终端程序的开发和维护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人才。传统期刊单位的编辑人员很难熟练地掌握较为专业的编程技术,且难度比较大。即使通过一定的培训,也少有人能胜任此岗位。科技期刊单位一般为事业单位,由于机制、体制、待遇等因素,很难招聘到和留住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才。这使得很多期刊单位在开展媒体碎片化传播工作时,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

4.2碎片化传播过于机械

有不少科技期刊为了“碎片化”而碎片化,只是简单地将期刊文章拆分成零散的知识点,没有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有机的组合。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既不系统,也不全面,仅仅是“碎片化”,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的需求,也不能节省读者筛选知识的时间,既占用了编辑人员大量的时间,又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是一种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4.3相应制度跟不上

当下,传统期刊编辑不仅要编辑加工文章,还要负责新媒体内容的编辑加工,与传统期刊编辑工作量相比较,工作量剧增,但是相应的薪酬激励体制并未跟上现实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编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论

碎片化传播是科技期刊在数字化传播时代面临的挑战,也是其转型升级,赢得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科技期刊单位因历史、机制、体制等因素,在碎片化传播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碎片化传播的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也是期刊发展的大好机遇期,传统的期刊单位要在做好传统期刊工作的同时,要树立数字化传播理念,想办法引进、培养并留住新媒体人才,使科技期刊碎片化传播成为科技期刊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5):9.

[2]李秀红.新媒体写作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102.

[3]刘鑫.新媒体视角下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社会科学),2014(11):69.

[4]魏艳君.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J].编辑学报,2016(8):378.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4篇

1卓众出版行业期刊助力产学研合作活动实例

1.1农机类期刊行业活动实例

《农业机械》创刊于1958年,是我国农机行业创办最早的期刊之一。近年来,该刊通过举办行业高端论坛、开展年度产品评选以及组织技术考察培训团等活动,助力农机行业产学研合作,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汇集农机行业协会领导、业内专家、企业高管等行业人士,聚焦行业热点和焦点问题,研讨企业破局解困,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同时,邀请全国典型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农机大户到会,解读用户需求变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论坛自2013年创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成为农机行业首屈一指的研讨交流平台。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评选年度产品和梳理重要事件,记录和总结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和预测产业经济及技术发展趋势,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指导行业健康发展。评选每年举办一次,奖项设置包括“年度产品”“年度配套件供应商”“年度自主品牌”和“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与中国农机高端论坛同时举行。农业机械专业技术考察培训团以引领中国农机人士了解世界先进农机(农业)技术为目的,考察培训内容包括参观国际农机展览会、参观世界著名农机生产企业、与国外农机经销商和农场主零距离交流、研讨了解国外农机发展模式等。2016—2017年先后4次组团对欧美农机工业及农业生产进行考察,考察团成员包括农业高等院校教学人员、农机科研单位研发人员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管理人员,考察成果《2016—2017欧美农机考察辑要》出版后广受业界好评。2011年创办新刊《农业工程》时,卓众出版将办刊宗旨确定为“搭建农业工程交叉学科产学研集成信息平台,深度关注和服务于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该刊创刊后,在按学术期刊出版的同时,与相关行业组织合作,专注于举办农业工程领域的技术研讨活动,逐步培育出2个颇具行业影响力的研讨会——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和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种苗新技术研讨会。其中,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2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会议规模、影响力逐年扩大,促进了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推广。基于这一平台,《农业工程》杂志社还开展了多项活动,如“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优秀创新项目”评选、“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示范基地”认定、《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专刊)》出版、学科发展报告编写和在线举办“物理农业讲座”等。行业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农业工程》自身的发展,该刊自2016年起已连续2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2汽车类期刊行业活动实例

《汽车与驾驶维修》创刊于1992年,在卓众出版8本汽车类期刊中创刊最早。该刊20多年专注于汽车后市场的深度报道,通过举办汽车服务奖项评选、汽车CRM(客户关系管理)产业峰会、汽车服务技术高端论坛暨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等活动,赢得了行业认可,巩固了自己在汽车后市场的行业地位。中国汽车服务金扳手奖评选活动由《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和搜狐汽车联合发起、主办,主要针对国内乘用车服务品牌及增值服务业务进行评价。评选活动以打造中国汽车服务价值坐标系为己任,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中国汽车服务产业不断进步,自2006年创立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中国汽车CRM产业峰会由《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和腾讯汽车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中国汽车CRM自身变革和创新发展,推动车联网、电商和传统CRM三者跨界合作,并借鉴其他跨领域行业的先进经验,营造车企、经销商和车主之间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同期还举办“中国汽车年度CRM大奖评选暨中国汽车客户关爱奖评选”颁奖典礼,集中反映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关爱方面的整体水平。中国汽车服务技术高端论坛暨维修诊断标准化优秀稿件评选活动旨在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汽车服务企业的生命力,进而推动汽车服务行业良性发展。论坛每次举办,都吸引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维修企业技术总监、服务经理、综合维修企业负责人以及汽车后市场行业专家参与。

1.3工程机械类期刊行业活动实例

卓众出版的工程机械类期刊包括《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等,这些期刊举办的工程机械产品发展论坛、年度产品TOP50评选、营销&后市场大会等行业活动,在工程机械行业颇具影响力。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指导,《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主办。论坛汇聚各方资源和思维,围绕工程机械行业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以期为产品前瞻性开发和市场决策提供参考,参会人员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评选活动始于2006年,每年举办一届,由《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发起并主办,业内众多主流媒体共同协办。评选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上的产品(包括外资、合资企业的产品),评选的核心标准为产品的技术创新、市场表现和应用贡献。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此项活动已经成为梳理工程机械行业产品发展脉络、记录行业技术进步足迹的行业盛事。同时,其颁奖典礼也已演化成为业内人士一年一度共同把脉行业、市场、产品和技术发展的高端峰会。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商工作委员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主办,卓众出版旗下匠客工程机械、《今日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与维修》、卓众工程机械企媒和第一工程机械网等媒体通力协办,参会人员主要来自工程机械制造商、商以及后市场相关企业和行业媒体。

2行业期刊举办行业活动时把握的基本原则

行业期刊举办行业活动,目的在于整合行业资源,密切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行业进步。这些活动主题明确、理念创新、组织有序、特色鲜明,能够一届又一届地举办,逐步成为颇具行业影响的品牌活动,表明它得到了行业认可,体现的是行业期刊的专业水平和媒体影响力,这也正是行业期刊的价值所在。

2.1活动主题与行业需求相契合

农机、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都属于装备制造业的范畴。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具深度、最有影响的产业,无论是农机行业、汽车行业还是工程机械行业,其发展趋势都是通过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和管理融合实现转型与升级,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对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推进企业创新有强烈需求。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举办行业活动,正是抓住了这些需求。例如,《农业机械》举办的中国农机高端论坛,2014—2017年的主题分别是“中国农机再出发”“破题农机制造2025”“中国农机与世界主流同起步”“变革下的中国农机”,每一年的主题都紧扣行业热点问题,深度剖析行业发展,研讨企业破局解困,因而受到行业关注。再如,《工程机械与维修》主办的“2018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围绕“打造工程机械产品竞争力”这个主题,组织专家学者从产品思维、大数据应用、智能化、基础技术研究以及产品规划与布局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以期为产品前瞻性开发和市场决策提供参考,吸引了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200余人出席。同期举行的“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颁奖典礼,则让与会者见证了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看到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段,配套部件和材料正在为工程机械产品创新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2.2资源整合与媒体融合相结合

举办行业活动,重要的是整合行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将政府相关部门官员、行业协会领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行业媒体代表等聚集在一起,围绕行业发展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在整合行业资源方面的独到之处,就是重视行业协会学会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长期依托《农业机械》杂志开展活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商工作委员会,则是由《工程机械与维修》和《今日工程机械》杂志发起成立。这些行业团体与行业期刊相互借力,定期组织活动,成为联系行业人士、交流行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与此同时,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十分注重创新媒体融合方式。一方面,行业期刊自身不断向新媒体方向发展、向全媒体出版转型。以《农业机械》为例,目前除了继续出版纸质版本杂志外,其全媒体形态还包括知谷App、知谷农机网、杂志微信公众号、“农业机械”今日头条号、《农机那些事儿》视频直播节目等,早已不是一本单纯的行业期刊的概念,其业务范围则涵盖全媒体出版、定制出版、信息咨询、品牌宣传、活动策划、用户调查、行业调研、专业培训和会议组织等。匠客工程机械App、《今日工程机械》杂志、《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卓众工程机械企媒和第一工程机械网等媒体,则组成了卓众出版工程机械的全媒体阵容。另一方面,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其他媒体合作,甚至与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报道行业活动的专业水平和传播能力。《汽车与驾驶维修》举办中国汽车服务金扳手奖评选,从2006年第一届开始就与搜狐汽车合作,而这一合作持续了十几年,从未中断;《汽车与驾驶维修》举办的中国汽车CRM产业峰会始于2012年,则一直是与腾讯汽车联手主办,双方的合作同样持续了多年。这样的合作,把行业期刊的专业水平、公信力和互联网公司的传播优势相结合,收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很好地回答了行业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融合发展特别是与谁融合以及怎么融合的问题,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效应。

2.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行业期刊举办行业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经营行为,必须讲求效益。这种经营行为,是行业期刊在第一次售卖内容、第二次售卖广告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三次售卖,即把品牌活动卖给行业。品牌活动创造的效益,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二者是统一的。

2.3.1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这些行业活动之所以能够持续举办,并吸引业内人士积极参与,关键在于它对参与者具有价值,对促进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创新和行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行业活动的价值和作用的大小,决定了其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大小。如果行业活动没有这种价值和作用,对行业缺乏影响力,其社会效益就无从谈起,活动的举办也难以持续。

2.3.2经济效益随之而来

行业期刊作为立足行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非时政类期刊,其出版模式和运营特点与学术期刊和科普期刊都不相同。它既不像学术期刊那样可以申请政府资助,也不像科普期刊那样可以从个人用户那里获得发行收入。它的赢利模式,主要是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广告宣传服务,从企业那里获得经济回报。在举办活动以及日常的编辑出版中努力满足客户需求,既是行业期刊获得企业经济回报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在行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能够将行业活动培育成品牌活动并持续举办,表明这些活动不是在赔本赚吆喝,而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验证了期刊的运营者具有较高的策划能力和营销水平。

3行业期刊密切产学研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行业期刊又称B2B期刊,在全国期刊中占有一定比例,其数量仅次于学术期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中也有一些属于行业期刊)。不同行业的行业期刊,运营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参加行业展会、采访行业人士、分析行业趋势、宣传行业企业、报道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等。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以举办行业活动的方式密切产学研合作,在品牌经营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对同类期刊具有参考借鉴意义。为此,结合卓众出版的探索实践,对行业期刊的发展提出几个观点,供读者参考。

3.1行业期刊必须植根于行业精耕细作

行业期刊的生命力源于其所依附的行业;行业期刊需要有巧妙、高超的策划,显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更有效地起到为行业服务的作用[7]。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其长期植根于行业精耕细作,与行业实现了深度融合。这种精耕细作,包括但不限于期刊的精准定位、选题的精心策划、内容的精心组织、企业的精准营销等。以《工程机械与维修》为例,该刊1994年创刊时,确定的定位是“工程机械行业的窗口,技术经验交流的园地,企业与用户间的桥梁,使用和维修者的挚友”。1999年,笔者负责该刊出版工作期间,曾主持和参与完成多个重大选题的采访报道[8-11],对落实这一定位印象深刻:报道天津农民自产自销液压挖掘机的新闻,引发全行业对如何开拓工程机械农村市场的大讨论,被评为当年工程机械行业十大新闻之一;在三峡大坝建设工地采访设备公司总经理,带去的礼物就是一套厚厚的《工程机械与维修》合订本。20多年来,该刊见证并记录行业变迁,为行业发声,帮助行业观察市场现状与市场走向,成为行业的眼睛、行业的顾问,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并伴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3.2行业期刊的价值取决于行业影响力

一本行业期刊如果能够在行业中生存,表明它对行业有价值,能够给出版者带来经济效益,否则只能靠主办单位养活;而它在行业中的地位,则主要取决于它对行业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行业期刊自诩的,而是通过其行业影响力客观表现出来的。这种影响力,是行业期刊植根于行业精耕细作,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农机行业的期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辉煌的时候曾经有40多本,《农业机械》的行业影响力最大,一直处于排头兵位置。经过二三十年的大浪淘沙,农机行业的期刊存活下来的已为数不多,还能持续发展的几乎就只剩下了《农业机械》,它在宏观经济分析、产业政策解读、行业走势预判、企业创新点评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在整合行业资源、聚集行业信息、促进行业交流、指导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智库作用,以及在数字化转型中形成的全媒体阵容,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农机行业的地位,它对农机行业的影响力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3.3行业期刊需要有市场化的办刊理念

卓众出版的行业期刊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持续发展,与其市场化的办刊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办刊理念的形成,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农业机械》杂志的市场化运作:1980年1月刊登第一个广告——吉林省怀德县水泵厂的潜水电泵,1980年5月刊登第一个外商广告——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农机产品;编辑部从1981年起开展多种经营,为农村读者和农机企业服务,1982年起在全国开辟第二渠道发行。这些市场化手段的运用,在农机行业期刊乃至全国科技期刊中都是比较超前的[12]。《汽车与驾驶维修》和《工程机械与维修》创刊后,这种市场化的办刊理念得到继承和发扬,并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末,卓众出版制订发展规划时,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报刊质量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扩大办刊规模,提升资源品质,坚持集约经营,谋求规模效益,实现跨越发展。这表明其办刊理念已经提升到了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出版、集约化经营的水平。现在,“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并引领客户需求”的经营理念,“市场为尊、内容为王”的产品观,“出精品、创品牌”的质量观,以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效益观,已经成为卓众出版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核心能力决定行业期刊经营水平

卓众出版的实践表明,在坚持市场化办刊理念、明确期刊市场定位之后,行业期刊的经营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运营团队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主要包括4个方面:创意策划能力、行业解读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环境背景下,核心能力可以展现在不同的载体上,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将有更多的新媒体产品和服务作为承载核心能力的载体出现。进入媒体融合阶段,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核心能力也必须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新的媒体融合环境下,行业期刊由原来的围绕读者受众生产内容,转变为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由原来将期刊打造成平台进行出版和经营,转变为运用新技术为用户和客户提供深层次服务。一句话,在行业中有作为才有地位,对行业有价值才有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整体转制催生卓众出版:访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林[J].中国报业,2007(11):19-22.

[2]刘泽林.规模促发展集约出效益:科技期刊规模化发展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0(11):12-15.

[3]刘泽林.科技期刊:规模化出版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卓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0,22(6):508-510.

[4]彭金良.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差异化经营:北京卓众出版的期刊经营理念与实践[J].传媒,2010(4):46-48.

[5]崔柳青,朱海玲,赵晶晶.从期刊群到产品群:卓众出版的集群化发展[J].传媒,2015(9):18-20.

[6]谢艳丽,张萍,赵格致.立足期刊内容延伸品牌边界:浅谈《车主之友》的品牌经营[J].传媒,2016(2):41-43.

[7]张伯海.B2B期刊的发展规律[J].出版参考,2006(33):19.

[8]张品纯,李志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访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备公司肖崇乾总经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1999(7):22-23.

[9]李志勇,杜海涛,张品纯.新鲜事:天津农民自产自销液压挖掘机:兼谈工程机械的农村市场[J].工程机械与维修,1999(8):20-23.

[10]张品纯.谁来开拓农村市场:从天津农民自产自销液压挖掘机说开去[J].工程机械与维修,1999(11):22-27.

[11]张品纯,张凯丽,李涵兵,等.又见“中国的bauma”:记’99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J].工程机械与维修,1999(12):16-24.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5篇

作为大学或中小学老师,在评职时发表的文章必须要求刊发类教育类杂志上,如果发表到工程类、哲学类、军事业、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等,不是教育类的杂志上,一般不予承认。作为医生在评职时的文章必须要求刊发在医药卫生类的杂志上,如果医生的文章刊发在教育类杂志上,也是不予承认的。

国内统一刊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号一览表(参考件)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             Q 生物科学

B 哲学                                                R 医药、卫生

C 社会科学总论                                   S 农业、林业

D 政治、法律                                       T 工业技术总论

E 军事                                                TB 一般工业技术

F 经济                                                TD 矿业工程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G0 综合性文化刊物                          TF 冶金工业

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G2 各项文化事业                                TH 机械、仪表工业

G3 科学、科学研究工作                    TJ 武器工业

G4 教育                                              TK 动力工程

G5 体育                                              TL 原子能技术

H 语言、文字                                     TM 电工技术

I 文学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

J 艺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K 历史、地理                                     TQ 化学工业

N 自然科学总论                                    TS 轻工业、手工业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TU 建筑科学

O1 数学                                             TV 水利工程

O3 力学                                              U 交通运输

O4 物理学                                             V 航空、宇宙飞行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6篇

中国的期刊数字化萌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自1989年以来,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数据库研究中心就开始对海量的报刊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采集、加工等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于1992年自主研发并推出“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并正式发行.这标志着我国期刊数字化道路的开始.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于1993年成立,它的前身就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数据库研究中心.1993年,北京万方数据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1994年,世界第一本中文网络期刊《华夏文摘》发行,被美国图书馆界和世界上最大电脑图书网络系统O-CLC正式编目,标志着中文网络期刊正式诞生.1994年,我国内地第一种上网发行的数字化期刊———《电子信息与网络杂志》在上海CHINANLINK信息网络上免费发行[5].1995年1月,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通过教科网向全球发行.清华同方知网于1995年10月成立,1996年1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开始运作.

2起步发展阶段(1997-2005)

1997年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1国内网络期刊纷纷涌现,国内网络期刊纷纷涌现,如网络电子期刊《中国比特网》、《INTETERNET世界》、《中国计算机用户》等;经济管理类优秀网络期刊有《现代保险》、《经济导刊》、《南风窗》、《资本》、《慧聪》等.

2.2几个大型数据库公司已经初步建立1997年,清华同方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创刊.万方数据(集团)公司于1997年成立,是中国国内首批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产业.龙源期刊网1998年12月试运营,1999年6月开通,是一家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数据库,研发了个性化的阅览室平台和精准内容搜索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文的数字化内容资源.维普资讯的网站于2000年建成,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中文信息服务网站,是一家综合性文献服务网.随着清华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专业数字化平台的相继建立,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进入系统化、规范化和实用化发展阶段.

3快速成长阶段(2006-2012)

2006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发展速度首次发现高于传统期刊.我国互联网期刊出版2007年与2006年相比,增长率为51.39%,而传统期刊增长率为42.39%[6].2006年10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刚要》中的“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的重要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建成并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期刊出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3.1互联网期刊收入持续增长我国互联网期刊收入在持续增长(见图1).可是2008年,互联网期刊收入下滑.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多媒体互动期刊发展势头迅猛,风险投资非常看好,纷纷投入其中,带动了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收入的增加.到了2008年,多媒体互动期刊风险资金烧完,多媒体互动期刊停滞不前,导致互联网期刊产业收入下滑.因此,根据实际情况,2009年以来的统计,已不包含多媒体互动期刊的收入.

3.2互联网期刊产业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3.2.1形成大型数据库互联网期刊产业已形成4家主要的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都已建成大型数据库,他们是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它们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占绝对优势,非其他数字期刊企业能比.他们最早是面向机构用户市场,如对知识资源有最强烈需求的高校、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等最先开始应用,后来逐渐向更广泛的行业领域迅速扩展.同时,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业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中都有大量用户[7].可以说,我国的期刊数字化发展较早,发展较快,集成化出版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应用的广度、深度均属国际领先,社会效益领先,但整体产值与之不符,盈利能力仍然不足.互联网期刊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盈利能力相比较传统期刊的250亿元规模来说,小得可怜.

3.2.2多媒体互动期刊已形成ZCOM、Xplus、POCO、VIKA四大平台多媒体期刊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发行的数字化杂志.其表现形式综合了动画、声音、视频、超链接及网络交互等手段,使期刊变得生动、有趣.以其视觉冲击力强、发送方式简单、运营成本低、受众群体广泛等优势,自问世之初就广受关注.ZCOM智通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电子杂志平台,中国最大的中文杂志平台,更是新一代数字娱乐的倡导者.ZCOM智通公司已和千余家国内正规主流期刊社达成合作.杂志类别涵盖时尚、旅游、新闻、汽车等领域.Xplus是新数通盛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数字媒体发行平台,是一家网络杂志服务平台.它开发出“网络杂志”内容表现形式,实现Xplus平台派送、订阅、制作、上传功能,在全国28个省份提供电子杂志阅读服务,其主营业务依次为企业商刊、数字报纸和多媒体期刊.POCO广州数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原创图片互动社区,提供了时尚电子杂志在线阅读平台.POCO自主品牌杂志有《POCOZine》、《印象》.POCO也与众多传统品牌媒体联手制作、发行其同名电子杂志,如《南都娱乐周刊》、《精品购物指南》、《汽车杂志》等.现已发展为以图片为核心的个人空间服务提供商.VIKA广州新岸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网络杂志互动平台.截止2007年,VIKA平台的杂志的种类增长到100多种,内容涉及时尚、电影、娱乐等.VIKA与新浪网、时尚、瑞丽以及网易等强势媒体合作.此外,VIKA与中国电信、网通等运营商以及100多个网站展开合作.但这一阶段,多媒体期刊版权问题须解决.多媒体期刊内容较多且容易拷贝复制;作者也较多,有时还是匿名,且分散,因而解决侵权问题有很大难度.侵权问题阻碍多媒体期刊正常、健康发展.

3.3内容资源开始走向重组和整合,促使数字期刊快速成长这个阶段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提供商尚未形成合资整体向数字出版进军的格局.而是各忙各的,纷纷在自己的领域内努力向前.但是也有个别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或数字平台提供商在内容资源上加大整合力度.如中华医学会所属的系列期刊与万方数据集团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联合打造中国STM在线出版业务.这一合作,标志着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公司在向价值整体化迈进,而不是孤军奋战.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将本专业的内容进行整合.它们通过将本专业的学术刊物的内容集中,即直接收录或者与已建立网站的同一学科的学术期刊链接,来形成数字期刊出版联盟.联盟负责出版有关事宜,而刊物只负责组稿、编辑.数字期刊的内容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

4数字期刊业转型升级(2013-)

4.1科技创新驱动数字期刊转型升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4G、跨屏呈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数字期刊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发出用户需要的新产品、新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新的技术为期刊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如应用大数据,会使内容生产方式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数据,可以给用户提供精准化服务.还比如人工智能技术,更是会使数字期刊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迅速与数字期刊出版融合,重塑出版流程.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帮助语音录入稿件、机器协助校稿等;在印刷物流中、出版中,人工智能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7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收录的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2016年第1~4期载文的引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引文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年份分布、普赖斯指数及期刊自引证率。

2研究结果

2.1引文率、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分析

引文率是指期刊附有引文的论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引文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期刊或论文所引用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考察出作者对本学科、本课题及相关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可反映出作者对文献信息的了解、吸收和利用能力[8]。由表1可知,除《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和《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外,其余10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2016年第1~4期的引文率均为100%,,表明绝大多数期刊论文后均附有引文。其中《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的11篇无引文论文均属于仪器维修栏目,《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的1篇无引文论文属于技术方法栏目,它们篇幅均较短,多为半页至1页。12种期刊中篇最大引文量为107条,来自《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的一篇综述——《肺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及相应的靶向治疗》。

2.2引文语种分析

引文语种不仅反映作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信息的关注和掌握程度,也是反映论文和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3引文类型分析

在所统计的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中,引文类型有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电子文献、标准、报告等,其中专利、电子文献、标准、报告等引用较少,故以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其他(专利、电子文献、标准、报告等)这5类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2016年第1~4期引文中,期刊占比最高,达92.13%,;其次为图书,占2.20%,;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及其他分别占2.13%,、1.80%,和1.74%,。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引文中,期刊类占有绝对优势,其余类型占比均偏低。

2.4引文年份分布及普赖斯指数

研究引文的年份分布,可了解引文的传播、利用及老化情况,从而把握使用、管理文献的最佳时间[4]。普赖斯指数是指引用文献中近5年内的引文数与总引文数之比,是衡量文献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9]。普赖斯指数越高,说明引文内容越新颖。本研究中,因部分引文未标注年份,为便于统计分析,笔者以“无年份”记之,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2016年第1~4期引文中,2007—2011年的引文占比最高,为30.23%,;2007年前的引文占比次之,为25.73%,;2014—2016年和2012—2013年的引文占比分别为23.24%,和20.56%,;无年份的引文占比为0.24%,。进一步计算得出,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的普赖斯指数为43.79%,,低于各学科普赖斯指数的平均值(约为50%,)。上述结果表明,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的引文时效性欠佳,新颖性不够强。

2.5期刊自引证率

期刊的自引证率是指期刊自引数量与期刊总引文数之比。期刊的正常自引证率高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稳定性、连续性及与其他期刊交流的适度性,但自引证率过高表明期刊的学科封闭(孤立)性强[10]。由表5可看出,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2016年第1~4期的自引证率为3.08%,,其中《中国疫苗和免疫》的自引证率最高(15.53%,),其余期刊的自引证率均低于6%,,《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的自引证率最低(0.33%),表明我国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的自引证率比较适当,无刻意要求作者引用所投期刊近年论文的行为。

3策略建议

3.1增强引文意识,

提高篇均引文量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中有过半期刊(7种期刊)的篇均引文量低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量19.6条,其原因可能有:①作者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或是文献检索能力不高,在撰写论文时查阅的相关文献少,导致引用也少,甚至引而不标;②由于载文量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相关,为了追求评价指标,期刊编辑人员通常会提高载文量,方法之一就是限制论文的篇幅,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删减引文;③编辑人员在编校引文时,由于时间、精力、检索方法等因素的限制,有时会删除著录项不全的引文。由此可见,作者和编辑人员必需增强引文意识,充分认识引文的重要性。

3.2加强对非英文外文文献的利用科技文献语种繁多,涉及的语种有80多种,其中英文约占2/3,德、俄、法、日、西班牙、中文及其他各占有一定比例。语种的多样性丰富了科技文献,但也给读者阅读文献带来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本文中引文语种分析结果显示,英文文献占71.37%,中文文献占28.56%,其他语种文献仅占0.07%。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的作者主要是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来获取国外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3.3提高非期刊类引文占比

统计结果显示,12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技核心期刊的引文类型较全,涵盖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电子文献、标准、报告等,但各类型的引文占比悬殊,期刊类引文占绝对优势,高达92.13%,其余类型的引文占比均偏低,仅2%左右。期刊的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大、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故广受科研人员的喜爱。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人员应适当提高非期刊类引文的占比,充分利用多种类型的引文,更多地摄取多种来源的知识为自己的科研服务,多角度提升论文质量。

3.4注重引文时效

工程科技杂志范文第8篇

1科技期刊目前的运营方式

收取版面费是目前国内外科技期刊普遍采用的、最主要的运营方式,特别是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期刊。版面费一般指正式科技期刊刊用作者的文章后其期刊编辑部向作者收取的现金费用。版面费是在科技期刊和学术研究兴盛的环境下产生的。据最新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每年版面费金额数目不菲。收取广告费也是科技期刊经常采用的运营方式之一。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期刊行业蓬勃发展,一些行业性技术期刊转型较快,完全面向市场运营,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势头。但是好景不长,新媒体的出现让这种势头戛然而止,目前发展较好的完全面向市场的科技期刊寥寥无几。纯粹的学术期刊受众面小,发行量少,广告影响力差,所以广告刊登量有限。在目前情况下,纯粹的学术期刊通过广告这种途径运营,是比较困难的。赞助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宣传效果)而向某些活动(体育、艺术、社会团体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行为。

赞助的实质是双方资源或利益的交换与合作。因此,一项成功的赞助必须是双方互利互惠、互有所得的,它也是受法制化市场经济左右的。可以说,广告是赞助的方式之一,但赞助的形式更广泛,如栏目署名,编委会署名等。一些科技期刊在某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出现了一些企业出资赞助的情况,不过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些期刊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行业情况特殊,所处地位特殊等,不具有普遍参考价值,可复制性较差。科技期刊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广泛地接触到广大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了解技术发展趋势,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科技期刊除了期刊载体之外,还可以采用学术会议、展览、考察、培训等面对面的活动,一方面拓宽科技传播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运营收入。不过,能够采用这种运营方式的科技期刊,需要一定的运作能力。一些科技期刊集群式发展,综合实力较强,或者因为特定情况,有较强的运作能力,综合上述几种运营方式。还有的科技期刊综合纸媒、网媒、手机传媒,甚至是电视、电台等传播方式。目前,根据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有能力综合运营的、纯学术期刊数量少之又少。目前,我国有8000多种期刊,本文将选取科技期刊中的学术期刊,重点探讨其运营方式。

2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